贯通全过程、大中小一体、卓越分类培养:文学院强化师范生技能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10

贯通全过程、大中小一体、卓越分类培养:文学院强化师范生技能


文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学以明道,文以化人”的院训,深化校校协同、分类培养、学练结合的卓越语文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贯穿全过程育人,构建“三基四阶”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整合大中小学教育资源,实行校校协同提升师范技能;三是强化分类培养,打造卓越语文教师培养品牌。近三年学生在“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华文”高校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川渝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对强化师范生实践实训或有经验价值。

一是贯穿全过程育人,构建“三基四阶”实践教学体系。文学院在多年师范专业课内教学实践、独立设课实践和集中实践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将师范生技能贯穿育人全过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逐阶提升大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制定《学生师范生技能强化训练实施方案》,从三基训练到教学设计,从试讲指导到参赛训练,从校内教师指导到一线名师点拨,抓细落实师范生技能训练,构建“三基四阶”实践教学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一年级开设教师口语、书写能力训练等教师教育课程,开展三笔字、普通话、名篇诵读、写作等专业实践训练;二年级开设教育基本理论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课程,开展演讲等专业实践训练,进入中学课堂见习研习;三年级开设心理教育、班主任工作、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等能力训练课程,开展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四年级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训练,强化过程管理和反思总结,提升教学设计研究能力。

二是贯通大中小学教育,实行校校协同提升学生师范技能。文学院秉承大中小一体化办学理念,融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理论教育与实践应用相支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整合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与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与涪陵区教师发展中心、涪陵实验中学、涪陵五中等10余家中小学名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试验区,成立虚拟教研室,完善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工作机制体制,为落实和强化师范生技能训练汇聚优质资源。

同时,文学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投入卓越语文教师培养,一是近三年组织规模性卓越语文教师人才培养调研3次,派出专业教师深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和教研10余人次,增强师范教育的专业针对性与岗位适应性,做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与训练。二是利用校内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试讲指导、班导师与专业导师机制体制,指导学生演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和教态仪表,提升师范生从教支教能力。三是通过名师工作室与中小学名师进校园等机制体制,整合基础教育研究专家、中小学名师等优质资源,指导师范生技能训练。近五年互设名师工作室11个,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基础教育界名师近30人次开展专题讲座和教学示范,共建特色学校鹿鸣书院2所,帮助学生感受中小学课堂实战教学氛围,接触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师范生技能训练的兴趣和效率。

三是强化分类培养,打造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品牌。文学院自2015年开始“校校协同、分类培养、学练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区分卓越教师与博雅人才进行培养,从2000余名学生中选拔10374名生开展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强化针对性师范生技能训练,迄今毕业379人,近四年毕业275人,包括考公考编考研和选调等在内的优质就业率近50%,尤其师范生技能竞赛成绩突出。近三年学生在“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华文”高校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川渝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奖24人次,其中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9人次,成绩优异。2018级万刘湘同学不仅在华文高校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中斩获一等奖,而且在毕业论文中总结自身全过程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师范生技能训练与竞赛,获评为市级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





办公室:023-72790017 院长:023-72790018 总支书记:023-72792276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Copyright 2019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冠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