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生 因需而变——文学院推进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建设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10

应时而生  因需而变

——文学院推进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建设

 

近年各高校积极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围绕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纷纷向大学生开设名称各异的微专业。学校为促进人才培养,亦积极尝试微专业办学。对标“新文科”“新师范”建设要求,文学院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突出学生中心,依托市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整合优质资源,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开设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迄今已有学生结业,努力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

一是聚焦学生中心,推进专业建设。文学院对标“新师范”“新文科”建设要求,顺应师范生培养要求提高与就业形势趋紧的态势,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多元就业面向的实际,依托数十年办学积累与一流专业建设经验,整合校内教学院部、校外培训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基础上,衔接学生考公考编需求,申报并立项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科交叉,培养专业功底扎实、通识知识广泛、职业技能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上述目标,文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图书馆、管理学院等院部的办学资源,联合政府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以及金标尺等机构的专业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文案写作”等6门课程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在试行1年后,文学院进一步强化微专业与社会发展、学生需求的关系,优化“公务技能训练”“公考文史常识”等课程3门,始终坚持“学生中心”,规范推进微专业建设。

迄今为止,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在课程设置方面,强化了专业基础知识与核心能力的结合与统一。《公考语言基础》《公考文史常识》和《公考数量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程,能为学生应对公考行政能力测验、公务人员应知核心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公文写作》《申论写作》和《公务技能训练》等专业核心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公务人员核心素养与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力。

二是聚焦学生所需,优化教育教学。文学院落实“学生中心”原则,处理微专业学生在年级、专业及学习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加强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利用师生难得的教育教学同心圆,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周末节假日上课与平常教学时间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和学习渠道,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探索和组织更加灵活、更加有利师生教学互动的时间、场合与方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是调查、吸收学生关于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经在专门工作推进会和教学委员会论证审查基础上,及时调整“经典导读”“社会调查与研究”等课程,优化“秘书实务”“公考语言基础”等课程教学内容,开设“公考文史常识”“公考数量分析”“公务技能训练”等课程,更新价值引领、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的环节和内容,努力衔接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多元就业的学习需求。

三是聚焦学生发展,强化考核评价。文学院将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的建设情况与人才培养,最终落实到办学规模与实际效果。其具体做法是坚持OBE理念,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与各门课程教学大纲,规范考核测试的内容、方式和过程,探索大学生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考核,突出素养测试,注重实操能力观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迄今为止,本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制度健全,培养方案完善,招收学生380多人,教学运行正常,学生反馈良好,近半学生取得结业证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成效逐步显现,助力学校“新文科”“新师范”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综而论之,文学院应对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所需,落实“新师范”“新文科”建设要求,回应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多元就业需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育人育才资源,推进微专业公务素养与公文写作高质量建设与人才培养,经过1年半的努力,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大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或能助力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改革。




 


办公室:023-72790017 院长:023-72790018 总支书记:023-72792276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 邮编:408100
Copyright 2019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冠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