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和长江师范学院主办,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2024年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年会暨第五届研究生论坛”在鉴湖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等高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家学者及其硕博学生共100余人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冉隆锋,重庆市社科联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专职副书记、学会学术部副部长陆玫,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会长黄大宏,副会长曾毅、罗燕萍出席会议。
冉隆锋在开幕式致辞中向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对支持我校建设发展的重庆市古代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表示了感谢。他表示,长江师范学院与文学院的办学历史悠久,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办学基础,为地方输送优秀教师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专家学者们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学习和交流,破解在学术创新话语方式、文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携手推进古代文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陆玫同志表示,重庆市古代文学协会作为我市基础学科类的社团组织,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古代文学的研究传承和创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市古代文学的学术繁荣、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积极意义。随后,黄大宏教授对学会的学术活动规模、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期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集聚智慧、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携手推进中国古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中,与会人员分别围绕古代政治制度、读书风气、节日文化等方面做主旨演讲,集中展现了其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杨宗红教授深入探究了《山海经》“使四鸟”及对华夏共同体认同的影响,视角新颖,取材独特,以标点为切入点,由此引发对“使四鸟”与虎、豹、熊、罴关系的思考,进而深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的探究。高月教授的《论巴渝古代文人“读书寺观”之风与文学创作》以读书寺观之风盛行的社会现象,引入到对文学现象的深入考究,鞭辟入里,揭示出读书寺观之风盛行对于寺庙发展以及文人创作具有重要影响,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下午,研究生平行论坛于长江师范学院鉴湖学术报告厅、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会议室、发规处会议室和文学院会议室同步进行。此次论坛的议题范围广泛,讨论视角宽广而深入,切入角度多元,涉及文献考辨、诗歌研究、传统文化考证、宗教等内容。各发言人均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最新的思考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地方县志、唐宋诗歌中的穷巷与陋巷等问题。他们从容不迫,逻辑清晰,针对自己的论文作详细的阐释。其中,彭福荣教授从“酉阳冉氏文学”出发,探究国家认同与土司文学的关系。他指出,酉阳冉氏文学是土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并表明国家认同是土司文学发生的制度前提,是其发展的促进因素和重要内涵之一。而雷雨豪老师则着重分析清代影赋创作及其文化意蕴,他表示其选题是立足于古代菊花的影子的奇特之处,从不同角度、不同光影出发,全方位地介绍清代影赋。各组评议老师也针对研究生论文的亮点和不足,切实客观地给予了评价与指导,期望他们做出更高质量、更加优异的论文。其中,何易展教授指出,文献资料的考辨分析、文献对观点的支撑度、明确的理论意识等多方面都有待大力提升,他鼓励同学们在写作论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选题新颖,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细致,从多角度出发,全面思考;三是研究方向要具体集中,深入挖掘其内涵。
闭幕式上,首先由平行论坛各小组汇报人报告研讨情况,各汇报人就自己小组的讨论情况做总结。紧接着,由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张晓芝通报论文获奖情况并颁发奖状。随后,由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师范大学原副院长何易展教授做学术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意义,表示其彰显了“高山流水会知音,知心互励同进步”的学术风采,期待大家共同携手为中国文化振兴、民族复兴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贡献力量。接着,由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彭福荣教授发言。他肯定和褒扬了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对重庆学术繁荣、学术发展所作的贡献,并指出重庆市古代文学学会年会为从事室内中国古代文学分享成果与交流信息的学者提供了关键平台,助推学科建设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最后,由下届年会承办方代表发言。
与会学者跨越老、中、青各年龄层次,相关研讨内容丰富。经过为期一天的深入交流,他们互相分享观点、方法,开拓视野,为共同挖掘、展望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知识寻找新的契机,充分彰显出学术研究的创新性与前瞻性。此次会议的开展,既能够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长足发展,又对推进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植与学术素养的提升有积极意义。